“煙羽”有沒有必要“消白”,對霧霾的形成到底有沒有影響?這是近來爭議頗多的一個話題。
治理大氣污染在保證成效的同時,還應當以大氣環(huán)境質量標準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為依據。因此是否進行煙氣“消白”,要先弄清煙氣“消白”污染物的減排效果經濟投入與運行費用、等相關問題。
火電廠排放的“白煙”是啥?這些煙氣排放時與溫度相對較低的外環(huán)境空氣接觸而冷凝,所形成的大量霧狀水汽對光線產生了折射或散射。對于治理設施質量合格的超低排放機組來說,其成分以水霧為主。
對此,多位專家也紛紛呼吁不要將短期內的霧霾嚴重現象歸因于火電廠的“白煙”,具體如下:
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超低排放后對火電廠“消白”是舍本求末
“消白”的方式并不能削減煙氣中已有污染物排放,相反煙氣加熱需要消耗能量,增加能源消耗,這意味著總體上增加了污染物排放。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消白”往往采用冷凝或加熱等技術,有研究表明,增加煙氣“消白”治理后,每千瓦時發(fā)電量會提高煤耗1-3克,并增加數噸的標煤消耗,如此一來,排放的總PM2.5濃度提高0.6-1.8毫克/立方米。
國電環(huán)境保護研究院院長朱法華指出:“電廠煙氣“消白”治霾是勞民傷財”
燃煤電廠排放的一次顆粒物實質上包括可過濾顆粒物 (FPM) 與可凝結顆粒物 (CPM),目前我國燃煤電廠排放標準中的煙塵實際為FPM。通過數據發(fā)現,京津冀地區(qū)14座電廠煙氣中CPM平均值僅是美國相應平均值的30.2%。如果將煙氣中CPM平均排放水平按10mg/m3計算,中國燃煤電廠排放的CPM總量約12萬噸/年,占全國PM2.5總量不到1%。
如果對此進行治理的話,以2018年天津、上海、河北等已實施濕煙羽治理政策的地區(qū)來估算,為“消白”改造投資費用約320億—680億元,年增加運維費用約120億元。據此,全國燃煤電廠進行煙氣“消白”約需700億元,每年的運行費用大約在200億元左右。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也明確:對穩(wěn)定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電廠,不得強制要求治理“白色煙羽”是有擔當的科學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國外的脫硫技術基礎上,研發(fā)出效率高的pH值分區(qū)脫硫技術和復合塔技術,將脫硫效率從原來的95%提高到99.7%以上,同時對脫除可凝結顆粒物也有很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控制的歷史和實踐就是一部不斷減少一次污染物排放和限制二次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的歷史。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一次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同時,我國還通過污染治理工藝的選擇和技術措施以及技術規(guī)范性的限制等,盡量減少新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在這一治理思路下,2018年,我國火電污染物排放量較2013年煙塵降低了86%,二氧化硫降低了87%,氮氧化物降低了88%。目前我國超低排放技術和產品出口美國、德國、日本、印度等40多個國家。
看完這些,你還覺得火電廠必須要進行“消白”嗎?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